第十二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昨完美收官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10月29日是第十二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的最后一天,雖然是工作日,展館里仍熱鬧非凡,購銷兩旺。城市閱讀空間仍“名家薈萃”,繼許輝、許春樵、伍美珍、劉同等著名作家做客現(xiàn)場后,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也到現(xiàn)場與讀者互動;在“一帶一路”展區(qū),異域風情的文化和物品仍受追捧……在過去4天中,文博會熱鬧非凡、精彩紛呈,為國內外來賓獻上了一場豐盛的文化盛宴。
閱讀空間展區(qū)的書籍。靈璧石造出的樂器。朝鮮服飾。一帶一路展區(qū)。三河羽扇。
不少市民趕來“買買買”
“上次到尼泊爾旅游,我看上了不少手工作品。距離遠,物品又重,沒買回來一直很遺憾。”從廬陽區(qū)趕過來采購的趙莉女士對記者說。29日雖然是文博會最后一天,但會展中心熱鬧非凡。記者觀察到,在主展館及6號展館,每個展區(qū)前都擠滿了在選購產(chǎn)品的消費者,商家也紛紛貼出“最后半天,甩賣”的廣告,讓不少市民很“心動”。
兩手都拎著“戰(zhàn)利品”的趙莉女士,拿不完還找人幫忙抬著一件手工儲藏柜回去。趙女士說新房子剛裝修好,剛好缺少點家具,順便還買了一些景德鎮(zhèn)的茶具和餐具,還有送給母親的羊毛圍巾。何女士說,“我還沒買夠呢,但是帶的2000多塊都花完了。”
在6號展館,雖然已接近中午吃飯時間,但來來往往的參觀者依舊很多。不少攤位面前,還出現(xiàn)排隊付錢的情況。“文博會最后一天,想著東西肯定便宜不少,來湊湊熱鬧撿撿漏。”拿著淘來的項鏈、花瓶等飾品的孫女士說。
“就是奔著撿漏兒來的!”在6號展館的玉石柜臺,來淘寶的周先生拿著一件新疆和田玉愛不釋手。不遠處文物藝術品拍賣活動正在進行,不少市民淘到了“心頭好”。
專家中午還在忙“鑒寶”
“專家你好,幫我看看這個紅玉籽可正宗。”剛買了一串紅玉籽串,陳先生現(xiàn)場拿給專家鑒定。昨天中午十二點,早到了吃飯的時間,但是在專家鑒寶區(qū),還有不少市民拿著收藏物件或者剛從現(xiàn)場買的玉石珠寶,邀請專家?guī)兔﹁b寶。經(jīng)過專家鑒定,陳先生的紅玉籽串是正品,并不存在人工合成等因素。得到專家的肯定,陳先生滿意而歸,計劃把這“寶貝”獻給即將過生日的愛人。
合肥文博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文博會期間,邀請了玉器類、書畫類、青銅器類、雜項類等國內頂級鑒定專家為合肥市民免費鑒定。這一活動已經(jīng)連續(xù)開展了好幾年,就是希望幫市民“擦亮眼睛”。每年確實有不少市民盲目收購,風險也不小,市民在挑選“文物”時,很容易看“走眼”。
市民到文博會現(xiàn)場除了逛展廳賞寶、淘寶、鑒寶外,還有工藝美術大獎評選、收藏講堂等活動。收藏愛好者帶著自家的“寶貝”到文博會,讓專家?guī)兔﹁b寶,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收藏水平,另外一方面也讓市民買得放心、安心。
據(jù)現(xiàn)場參與鑒定的專家介紹,文博會期間每天都會有不少市民前來鑒寶。得知自己買到了“好東西”,市民開心;當然也有“看走眼的”,不過收藏者也大都一笑了之。還有不少市民花了幾百塊買了茶壺也來鑒定,掀起了一股“鑒寶熱”。
“一帶一路”國際展區(qū)非洲老板流利中文“吆喝生意”
此次文博會“一帶一路”國際展,邀請“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的60個文化機構、商會組織及文化企業(yè)參展。來自斯里蘭卡、波蘭、韓國、印度、加納等國家的參展商帶來了珠寶飾品、手工藝品、紡織品、紅酒、美容護膚產(chǎn)品……讓合肥市民領略滿滿的“異域風情”。
在一帶一路展區(qū),最熱鬧的展柜應該是來自加納的美容護膚展柜。老板“阿德”雖然是個非洲人,但是一口流利的中文,讓顧客趕到很親切。“這個120元可以嗎?”顧客試探地問。“不行,這個至少都要130元,最后一天,便宜送。”流利的中文,讓阿德交流毫無障礙。
“我們支持微信支付,你們想買什么都很方便。”看到不斷有人咨詢,阿德還拿出了微信支付碼,方便大家購買。“這些都是純手工,老人、孕婦、嬰兒都可以使用。”阿德用中文推銷起來毫無壓力。“我來中國好多年了,把家鄉(xiāng)的護膚產(chǎn)品帶給愛美的女士。”阿德笑著說,學會了中國話,在哪里做生意都不怕。
不過,在巴基斯坦展柜,雖然交流起來有點壓力,但是“手勢”可是通用語言,豎個大拇指就是“成交”,可折疊的桌椅、精雕細刻的首飾盒等都是市民的最愛。
合肥文博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jīng)濟帶雙節(jié)點城市以及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共襄“一帶一路”發(fā)展盛舉,“第十二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中特設“一帶一路”國際展,切合大會“創(chuàng)意引領美好生活”的主題,將聯(lián)手更廣泛的國家和地區(qū),呈現(xiàn)更豐富的地域名品,演繹更生動的民俗文化,傾力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帶一路”高端文化系列展,為各國名優(yōu)文化品牌打開中國內陸市場提供一個當代“絲綢之路”驛站。
最后一天文化味依舊濃
最后一天購銷兩旺,不過詩和遠方也仍在繼續(xù)。在城市閱讀空間“名家薈萃”。
本屆文博會上,首次亮相的閱讀空間展區(qū),4天時間內,先后邀請了葉辛、周大新、范小青、許輝、許春樵、秦文君、伍美珍、劉同等14位著名作家做客現(xiàn)場,與讀者互動,進行交流和簽售。曾寫作《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等熱銷作品的青年作家劉同攜2018年新作《別做那只迷途的候鳥》在展會期間舉辦全國首發(fā)式,吸引了不少讀者前來。最后一天的讀者面對面,邀請的是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這位已經(jīng)出版50多部作品,著作600多萬字的兒童文學作家,雖然已是花甲之年,但仍然筆耕不輟。
秦文君曾在采訪中坦言,現(xiàn)在的孩子百分之七八十都有寫作苦惱,或者是心里缺少想法,或者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這些都能夠通過閱讀來提升,閱讀是寫作之母,也是一場馬拉松。
在靈璧石文博園里,一塊長6米,高1.1米的三葉蟲化石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關注。據(jù)了解這是國內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塊最大的三葉蟲化石。三葉蟲滅絕于2.4億年前的二疊紀。“撫摸來自上億年前的化石,感受的是遠古的歷史和溫情。”市民徐先生感慨道。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