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合肥首批歷史建筑將在今年內(nèi)完成掛牌保護。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目前,包括合肥在內(nèi)共有19個市、縣已公布第一批歷史建筑,對已公布的歷史建筑,要按“一處一檔”要求建立完整身份信息,并鼓勵各地為這些建筑設置二維碼。

  全省年內(nèi)將申報一批歷史文化街區(qū)

  長江飯店、大鐘樓、逍遙津湖心亭……上半年,《合肥市區(qū)第一批歷史建筑名錄》公布,16處上榜的歷史建(構(gòu))筑物將被掛牌保護。根據(jù)計劃,今年底前,合肥市將完成這些歷史建筑確定、掛牌工作。其中,廬陽區(qū)6處、蜀山區(qū)5處、包河區(qū)5處。

  目前,包括合肥市在內(nèi),全省共有19個市、縣已公布第一批歷史建筑。省住建廳要求,各地應盡快做好歷史建筑潛在對象的評估、復核,符合條件的,由主管部門提請本級政府公布并加大保護力度。

  按照規(guī)定,各設市城市、國家、省歷史文化名城所在縣,應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歷史建筑名錄公布。同時,要按照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加快推進設市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所在縣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和歷史建筑信息錄入。

  歷史建筑按“一處一檔”建立完整信息檔案

  今后,對批準設立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及已公布的歷史建筑,要由市、縣城鄉(xiāng)規(guī)劃主管部門,按“一處一檔”的要求建立完整信息檔案,明確建筑藝術特征、歷史特征、建設年代及稀有程度,以及建筑使用現(xiàn)狀、權屬變化情況;保存建筑修繕及裝飾裝修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紙、圖片、影像以及建筑測繪信息,并加強對功能業(yè)態(tài)、保護修繕、管理執(zhí)法、權籍交易等信息的動態(tài)管理。

  對已確定的歷史建筑,還必須設立保護標牌。此外,全省將鼓勵為歷史建筑設置二維碼,這樣一來游客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就能查詢相關建筑的具體信息和“前世今生”。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