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電費單上的數(shù)字都會猛然躍個檔次。與此同時,不少關于電表有貓膩的流言也在網絡上傳播。究竟市民繳納的電費是準確實在的數(shù)字,還是背后暗藏了“跑得快”的電表?昨天,合肥供電公司對此作出答疑。
 
  安徽電表比江蘇電表“跑得快”?解答:各省電力公司電表均統(tǒng)一采購
 
  “一位江蘇電工用安徽的電表在家做了一個測試,把功率2P的空調開了3.5個小時,加上日光燈、冰箱和筆記本電腦,用江蘇電表耗電量是14度左右,但是用安徽電表測試了同樣時間顯示用電28度。原來安徽用的電表限量是5(60)A,而江蘇用的多數(shù)是40(100)A供電局專用表!”
 
  上述的這段文字,不少人都在網絡上看到過。
 
  “我也看到過,大概流傳了有一兩年了。”合肥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要解釋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各省電力公司并沒有選擇電表廠商的權利。通俗點說就是,國家電網公司下各省電力公司采用的電表都是由國家電網公司統(tǒng)一招標采購的,然后統(tǒng)一配送到各省級電力公司,也就是安徽省跟江蘇省的電表都是由國網總部統(tǒng)一招標的。因此,安徽省的電表走數(shù)不可能比江蘇的快。”
 
  電流越大電表速度越快?解答:升級大容量為避免跳閘不會多收費
 
  在網絡流傳的說法中,還質疑電力部門不提供正常的工作電流為15(60)、20(60)、30(60)、40(60)A的大電表,而只提供5(60)A或10(60)A限量的電表,是否電流越大電表會“飛”得越快?
 
  對此,業(yè)內人士表示,對于電能表的規(guī)格,符號5(60)A中的5并不是額定電流的意思,而是基準電流;鶞孰娏魍ㄋ字v就是用于電表檢驗、試驗的一個基準,是一個參考電流,對于用戶來說并沒有實際意義。
 
  “以前大部分家庭電器少,10安培電表(2200瓦)就夠一個家庭使用,F(xiàn)在,家里普遍都有冰箱、電視機、熱水器、空調等大功率電器,為了滿足用電需求,供電公司升級換裝大容量智能電表。電表容量大了,意味著可以同時使用更多的電器,而不必擔心電器過多導致停電跳閘,也不會多收費。”合肥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智能電表計費有貓膩?解答:電表上崗六道關卡
 
  此外,不少市民對于近年來安裝的智能電表也有所懷疑,認為更換后電表有貓膩。
 
  “智能電表的上崗要經過六道關卡。”合肥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電能表組裝完成后,首先要進行計量準確度的調整,經過校正后的電能表還要再重新校驗。在出廠前,每一批電能表要進行抽檢,只有這三關,才能判定這個表是合格的。
 
  合格的電能表走出工廠的大門后,還面臨強制檢定、10%抽檢、終極考驗飛檢——技術監(jiān)督部門突擊對流水線或者包裝端的電表進行抽檢。歷經千辛萬苦,電能表最終才能“落戶”用戶計量箱。
 
  “智能電表雖然自己也耗電,但是用的可不是客戶家的電,這部分電由供電公司承擔。市民可以做個實驗,假如沒有漏電問題,關閉電表總閘,智能電表上的脈沖燈是不會閃的,但是電表上的數(shù)還顯示著吧——脈沖燈不閃代表家里沒電流通過。”上述負責人表示,“其實在我們家中,也有潛伏的‘偷電賊’,比如電熱水器、機頂盒、路由器和待機模式的家電,耗電量加在一起也不少,如果一段時間不用,可以關閉它們。”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