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上半年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互聯網人,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被人工智能支配的恐懼”。幾乎已經催生出了“人工智能產業(yè)泡沫”。  
 

          這幾年傳統企業(yè)也好、互聯網企業(yè)也好,對新技術名詞是趨之若鶩。一方面,企業(yè)需要新名詞來制造營銷亮點;另一方面,或許也反映出了企業(yè)對技術掉隊的恐慌。                        
 

           讓我發(fā)出如此感慨的,是7月底萬維家電網連續(xù)發(fā)布的三組實驗視頻。視頻中做了三組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的對比實驗:彈珠沉浮、溫度波動、雞蛋破裂,對比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與普通風冷冰箱的冷凍保鮮效果。這組視頻沒有展示發(fā)布會上常見的“黑科技”,而是從“冷凍保鮮”這樣的基礎功能角度講故事。 
 

           “常識”在眼球經濟時代似乎就意味著“普通”。我們一直在討論的中國智造,似乎總將目光放置于前沿科技,AI、云計算、VR……基礎功能的技術創(chuàng)新因為“缺少爆點”而很少被人主動關注。 
 

           行業(yè)格局的顛覆性能量究竟來自哪里,技術創(chuàng)新到底應該如何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制造技術升級的方向。

 

 

【噱頭營銷幾時休,論技術升級的基本素養(yǎng)】  
           近年來人工智能、IoT、VR/AR、新能源等技術的產業(yè)化前景,不斷刺激著企業(yè)跟風。然而企業(yè)在盲目追求新技術概念的同時,帶來的可能是產品核心價值的弱化和用戶體驗的下降。 
 

           許是Google、蘋果、特斯拉等國際科技企業(yè)的示范作用,以及國內一些專家“騰籠換鳥”的過度解讀,國產廠商在技術革新上越來越傾向于往黑科技名詞上靠,看起來越玄幻越有未來感越好。 
 

           確實,在消費過剩時代,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更需要通過一些獨特的概念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但如果將黑科技當做核心賣點,恐怕就與消費者的初衷所背離了。 
 

           噱頭營銷或許能拉動短期曝光價值,但從長期價值來看,消費者選擇一款產品的出發(fā)點是能夠提供基礎甚至驚喜的使用價值。過分聚焦于“奇巧”之術,試圖僅憑噱頭、設計等附加值就想讓消費者買單,就是舍本逐末了。 
 

           在談論技術升級的未來展望時,企業(yè)的思考落點更應該是產品的功能提升和用戶體驗。 
 

           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所做的針對冷凍保鮮的這組實驗,是冰箱的基本功能升級,卻讓我看到了家電產品的初衷。除了用冰箱控制抽油煙機和烤箱、讓冰箱給你放歌、用冰箱網購等等“科技與中二齊飛”的奇趣新體驗,做好保鮮更是一個冰箱的基本素養(yǎng)。整體使用體驗的提升,才是真實世界中科技產品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技術升級真的有天花板嗎?廠商應該重新定義用戶需求】 
           企業(yè)對黑科技的追求或許是出于技術升級上的天花板。今年以來,提到家電,就擺脫不了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等概念。家電承載的附加功能越來越多。不說別的,即便是為了讓廠商們“家庭智能生態(tài)”的生命力長久一點,也應該在基礎使用功能上做一些深入的突破性革新吧。 
 

           人工智能還處于產業(yè)化初期階段,萬物互聯也面臨著沒有建立統一標準無物可連的尷尬。交夠“技術升級稅”之后,消費者在對種種尚不夠成熟的黑科技感到失望的同時,對家電產品在基礎功能上的突破將會成為市場的主力支撐。此時,誰能夠先實現基礎技術突破誰就能引領下一個時代。 
 

           就以海爾這次的實驗來說,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里面的雞蛋和彈珠,在冷凍時間、頻繁開關冰箱門等實驗條件下表現出了比普通風冷冰箱好的冷凍保鮮效果。因為冰箱冷凍室始終處于恒溫狀態(tài),能夠最大限度地維持冷凍室保鮮環(huán)境,避免食材化凍后流血水、營養(yǎng)流失。

 

 
           海爾獨創(chuàng)的智能恒溫技術,突破了傳統風冷冰箱的技術瓶頸,解決了10℃溫差波動難題。這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技術升級的新視角,相比于處在“蠢萌”階段的黑科技,這樣底層技術的重要突破帶給用戶的將是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的終極價值。 
 

           黑科技營銷固然是促進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的重要手段,但基礎功能的不斷強化和提升才是品牌價值更重要的支撐。讓“消費升級”真正落地于現實的,是從細節(jié)和功能中發(fā)現并通過技術升級解決用戶的核心痛點。 
 

           如何區(qū)分“噱頭”與“真·技術升級”,我有一個簡單的判別標準。“科技噱頭”往往是以市場、銷售為導向,在固有技術范式中捕捉細節(jié)點吸引用戶流量。真正的技術升級則是以產品性能為導向,突破現有技術范式以實現對行業(yè)格局的觸動,建立全新的標準體系。后者才是家電廠商應該深入思考的命題。  
  
 

【用戶體驗才是硬道理:技術追求與創(chuàng)新路徑】  
           值得肯定的是,我們能看到海爾這樣的國內家電廠商正在觸碰技術升級的內核。 
 

           強調技術的本質價值,并不意味著停止創(chuàng)新。恰恰相反,我認為海爾這次用可視化的實驗效果來展示自身保鮮技術的性能就是一次極佳的創(chuàng)意營銷。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說過:“在一個缺少顧客而不是缺少產品的社會中,以顧客為中心至關重要。僅僅滿足顧客并不夠,你必須取悅顧客。” 
 

           取悅不是單純的討好迎合,而是要制造親近感、驚喜感、嘆服感。海爾在全空間保鮮冰箱的性能展示上,放棄了玩數字游戲、名詞游戲,而是通過用彈珠、雞蛋等日常生活場景中的熟悉物體來進行展示。 
 

           將彈珠放進溶液中,進行化霜實驗;將溫水放入冰箱中測試降溫效果。最有趣的還是冷凍雞蛋實驗。雞蛋冷凍3天后,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里面的雞蛋,雖有裂痕但無蛋液流出,而普通風冷冰箱里的雞蛋裂開有明顯蛋液流出。 
 

           三組一目了然的實驗視頻,讓復雜的保鮮科技可視化,使得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的恒溫冷凍效果有目共睹。 
 

           這個創(chuàng)意實驗的背后,映射的是海爾冰箱的一種技術追求:追逐市場的長期價值,重視基礎技術的研發(fā)升級,通過優(yōu)質體驗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轉化。 
 

           海爾冰箱在2015年初發(fā)布行業(yè)首創(chuàng)干濕分儲保鮮技術之后,便成為全球首個且唯一主導國際冰箱保鮮標準制定的家電品牌。其首創(chuàng)的全空間保鮮技術更是填補了行業(yè)空白,終結了冰箱保鮮的單腿模式。

 

 
           如今的中國家電廠商都一致把技術當成了下一個目標。從海爾身上可以發(fā)現,技術的本質是尊重用戶需求,但技術引領未來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面對消費升級中的用戶群,把什么東西賣給他們、怎么賣,是不少廠商的苦惱。海爾對消費者心理和技術升級本質看的很清。無論是扎實的技術創(chuàng)新、引領性的標準創(chuàng)新,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營銷創(chuàng)新。因為成竹在胸,所以才揮灑自如。

 

責任編輯